2012年5月26-28日,由复旦大学主办、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赞助的以“未来十年的战略”为主题的“上海论坛2012”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出席论坛,为亚洲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建言献策。论坛以“关注亚洲、聚焦热点、荟萃精英、推进互动、增强合作、谋求共识”为宗旨,邀请各界精英领袖开展对话与合作,力求就当今全球经济和国际局势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研讨,为亚洲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进步建言献策。上海市市长韩正致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美国雪城大学麦克斯韦尔学院院长、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James Steinberg,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三工作小组副主席、意大利威尼斯东方大学校长Carlo Carraro,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外经贸部前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论坛下设“经济危机深化中的贸易、投资与治理模式”,“国际货币治理的新使命:合作与共赢”,“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东亚社会转型的历史经验与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创业、创新与可持续管理”,“塑造新的东亚地区秩序”,“亚洲未来十年的法律合作”,“未来十年亚洲的城市化和城市转型”,“亚洲未来十年人口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和新战略”,“未来十年东亚生态文明建设的因应之道”和“低碳、安全、增长压力下的亚洲能源供需体系变革”十个分论坛,以及“世界经济结构转型中的自由贸易区”,“可再生能源:引导亚洲绿色发展之路”和“全球金融治理与国际政策协调”三场高端圆桌会议。
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温锐教授和中心专职研究员杨华星博士应邀参加了论坛,并参与“未来十年东亚生态文明建设的因应之道”分论坛的讨论。5月27日,按照组委会的安排,温锐教授作了《双重文明跨越的探索与启示:江西的案例》主题发言。温教授认为,当前世人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达成诸多共识,但却深受三个问题困扰:一是人们都认定环保应到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才可行,但都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临界点在哪的困扰;二是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能否实现双赢的困扰;三是受认定老百姓环保意识差的影响的困扰。这三个困扰的结合,大大影响了人们对资源环境保护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的正确认识;一是现实社会中各地尽管都高叫绿色道路或生态立省,但实际都选择了经济发展为先和GDP竞赛,经济的赶超与跨越发展才是地方政府的“牛鼻子”;二是“双重文明”跨越之路能否走得通的问题。随后温教授分析了江西从山江湖工程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三十年探索之路:山水与贫穷共治,奠定双重跨越基础:建构全省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形成双重跨越综合拉力;普建污水处理厂,努力于保护中求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与老区振兴,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率先林权改革,发展林业绿色经济及生态环境更上层楼;抓鄱湖绿色山水,发展生态旅游。温教授认为,江西的探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与全国一样,江西也不可能独行,同样面临诸多困境:扭曲的GDP导向及资源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地方政府(民众)不顾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责任而追求短期效益;国家现有环境经济政策对破坏与保护生态环境缺乏有效激励;民众环保参与渠道不畅,无力制约污染性、破坏性发展。因此要真正改变现实困境,关键在于制度变革:必须改变GDP导向的政绩考核制度;深化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水、矿等);善环境经济政策(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税等);使民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成为文明跨越的社会力量源泉,从而形成地方特色发展的自主权。因此,江西作为后发展地区,面对传统农业文明与传统工业文明并存的局面,破“先污染,后治理”定律,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把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新型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传统农业文明和新型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双重跨越,走出自己特色发展之路,这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发展。而能否坚持人民需要的发展,关键则在中央政府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