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下午,在副校长蒋金法的主持下,我校2013年生态中国论坛学术报告会拉开帷幕,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华中师大农村研究院院长、博导徐勇教授奉献了第一场讲座。
徐勇教授讲座的题为“集体化与个体化的社会基础——共同体视角下的庄寨与村落”,他从中国南、北地理、气候以及物产经济的差异分析入手,认为北方农村的聚居表现为庄、寨形式,因气候恶劣及平原适合合作耕作等原因,庄寨更具群居倾向,表现出整体性强、组织性和集体行动能力高、内聚力大、对外边界清晰等特征,易于组成集体化的共同体,所以上世纪50年代的集体化首先出现在北方,并由北而南发展;而南方则表现为依山逐水而居的分散的村落,具有差异明显、社会结构分化、自由散漫、家庭个体生存能力强等特点,缺少集体化的倾向,因而集体化在南方的阻力较大,瓦解集体化的个体承包经营也是由南方开始向北方发展。因而无论是集体化还是个体化都是在长期历史形成的庄寨与村落的底色下演进的,北方的庄寨传统提供了集体化的历史基础,而集体化则使庄寨成为完整的村庄共同体;个体化的基础则在于南方的村落家户制。徐勇教授独特新颖的视角及分析论证,获得专家的好评,引发了听讲的200多名师生的浓厚兴趣。
当日晚上,来自山东大学的博导刘玉峰教授,又作了题为“中国王朝国家经济管控与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精彩学术报告。接下来的23号下午,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博导王景新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历史名村变迁与当今生态农村发展”的学术报告;晚上,来自复旦大学的何爱国研究员,作了题为“生态文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新审视”的学术报告。师生共聚一堂,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