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成果
曹国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组江西旅游的三张牌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2010-12-20  点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组江西旅游的三张牌(上)

《中国旅游报》2010年12月10日第11版“视野”栏目

□曹国新


   历史上,江西处在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上,传统经济高度发展,江右商帮纵横海内,形成了江西史上空前繁荣的前鄱阳湖时代。五口通商之后,交通重心移向东南沿海,大庾岭商道迅速衰落,至道光末年已彻底湮没,与此同时传统经济逐渐凋敝,江西经济的腹心高地随之崩塌。失去了集聚中心和增长极,江西经济发展陷入长期徘徊。
    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江西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决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将聚合全省的主要核心城市、亮点产业、优质金融与人力资本,重新托起江西腹心地带的经济高地,再造江西经济的牵引中心和主体平台,唤醒一度沉睡的鄱阳湖文明,并注入生态文明的现代理念,牵引江西跃入新鄱阳湖时代。


    一、从空心离散到实心聚湖:聚合江西旅游产业需打“鄱湖牌”
   

    江西现有旅游产业格局呈一个“开”字,东西南北各一条游线,重点在以庐山、景德镇、婺源、龙虎山、三清山为支撑点的北线、东线,和以井冈山、瑞金为支撑点的南线,“开”字中央的陷空部分就是广阔的鄱阳湖区。这是个“空心离散型”的格局,有着与经济文化和服务中心城市离散以及相互离散的问题。
    旅游产业与中心城市离散,割裂了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城市的公共设施不能为旅游产业所用,而旅游设施也不能为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和生活品质服务。这种割裂严重制约着江西旅游产业效率的提高。
    而江西旅游产业的相互离散,已演化成赣东北融入长三角旅游区,赣南对接珠三角旅游区,赣东划入海西旅游区,赣西对接长株潭旅游区的窘境。江西旅游产业版图被割裂成邻近旅游经济区的飞地,强化了离散之势,迟滞了自身旅游产业链的发育和纵向整合,使江西在旅游利润链的跨区博弈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根据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双头垄断模型”,旅游产品生产偏好和旅游产业格局取决于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发生地的“双头垄断博弈”,其中更具本地旅游规模经济优势的一方可以支撑更高的工资率,将取得主导地位。这一模型为江西旅游的“空心离散型”产业格局,提供了“空心”必然离散虚弱的理论解释,也指出了“实心”方能聚合振作的发展路径。
    腹心地带陷落、缺少自主产业平台是制约江西旅游发展的症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将托起江西腹心地带的经济高地,再造江西经济的鄱湖牵引中心和主体平台,也将破解鄱阳湖“涨水一大片、枯水一条线”的生态困局,保障和激发湖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旅游城市的新崛起。湖区内的世界文化景观石钟山、鄱阳县的国家湿地公园、星子县的联合国观鸟旅游示范区、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祖道场云居山真如寺、庐山西海、渔家文化、商帮文化、洪州窑址等湮没的旅游资源,湖控工程、核电工程等新增旅游资源以及吴城镇、共青城、鄱阳县、武宁县、九江市、南昌市等旅游城市将重新定位、精彩崛起,并形成差异化合作的团组方阵,团聚成湖区核心景观服务圈。与此同时吸引庐山、景德镇、三清山、龙虎山、婺源、井冈山等传统旅游线路的向心集聚,促使江西旅游产业格局从“空心离散”升级为“实心聚湖”。因此,打“鄱湖牌”是新鄱阳湖时代,聚合江西旅游产业,构建旅游全产业链和自主发展平台的内在要求。


    二、从景区列举到情境提炼:融合江西旅游形象可打“亲水牌”


    旅游总体形象对外具有旅游市场推广功能,对内具有旅游资源整合作用,是最重要的旅游发展理念之一。江西现有旅游总体形象策划采用的是景区列举法,即“世界瓷都、白鹤王国、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前三个分别指景德镇、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井冈山、瑞金,都是具体景区,“绿色家园”则一般化。查全国其他省区现行旅游总体形象,似可归并为五种模式:即以“好客山东”为代表的目的地行为情境模式,以“草原蒙古风”为代表的目的地景观情境模式,以“彩云之南”为代表的目的地艺境情境模式,以“台湾:能触动你的心”为代表的游客体验情境模式,以“黑龙江:21世纪中国滑雪胜地”为代表的游客行为情境模式。专注主客关系、凝练旅游情境已成为设计旅游总体形象的通行做法,似乎只有江西依然列举景区。这一状况与江西旅游腹心地带陷落、缺少自主产业平台的“空心离散型”格局相表里,共同制约着江西旅游的发展。
    根据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旅游总体形象具备设置议程的功能,有构建对话语境的框架效应和唤起特定关注的铺垫效果。由于受众的时间和心理容量有限,如果议程与旅游者关系不大,框架效应就会减低,如果议程过于分散,铺垫效果就会弱化。列举景区不但较难构建主客对话的合适语境,还可能造成相互遮盖,影响有效关注的形成。旅游总体形象必须体现单一性、显著性和关联性,即高度凝练、十分抢眼、与受众息息相关。创新江西旅游总体形象,应从凝练旅游情境入手,并着眼于对接社会深层关注。
    亲水是江西旅游的重要情境,也是当代社会的核心关注。从自然条件看,江西东南西三面环山,赣、信、抚、饶、修,五条大河汇聚鄱阳湖后注入长江,构成了“山河表里”的独立地理单元。五河是江西的血脉,鄱阳湖是江西的心脏,亲水、近湖、环湖、嵌湖,是江西旅游资源的共性。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国旅游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组江西旅游的三张牌(下)

《中国旅游报》2010年12月15日第11版“视野”栏目

 

(上接12月10日第11版)
    从旅游文学遗产看,江西最精华的景观诗词和游记集中产生于大庾岭商道的舟楫行旅间,庐山飞瀑、鄱湖渔帆、落霞孤鹜、桃源古村、梅雨霏霏等,共同构筑了民族记忆中关于江西的水符号。从旅游时尚看,后哥本哈根时代,人们前所未有地关注水亲近水。从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看,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展开和“实心聚湖”旅游产业格局的形成,鄱阳湖区将成为江西旅游项目建设的又一增长极。打“亲水”牌融汇资源与趋势,贯通文化与时尚,是新鄱阳湖时代,构建江西旅游总体形象的优选策略。
    具体而言,建议以“真山梦水,纯净江西”为江西旅游总体形象,其中,“真”和“梦”既表明江西生态良好,又指出江西在宗教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还勾画江西人的本真情趣与悠然状态,可谓百感交集,而“纯净”一词为江西亲水融山的旅游情境做一个水晶般透明的唯美切面,把想象和连缀的权利交给旅游者,是一个比较抢眼又有发掘空间的目的地景观情境模式设计。如果觉得“梦”字突兀,也可以用“真山好水,纯净江西”,深度稍浅,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从双侧管理到一般均衡:统合江西旅游管理要打“低碳牌”


    江西以往旅游管理主要从旅游经济增长和旅游资源保护的双侧管理来考虑旅游产业发展,这种管理设计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充分考虑旅游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的互动关系,更没有充分考虑旅游经济对整体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和约束;二是,静止地看待旅游资源保护,没有充分考虑旅游资源的自然演进及其与旅游产业的共进关系。
    当前,旅游“无边界产业”的运行特征已被旅游学界普遍接受。无边界的旅游产业牵连广泛,本身却几乎不生产物质形态的产品,它的运行主要是为相关产业提供协同、整合、创新和市场注意力/购买力等生产型服务,因而是一种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的发达必须建立在相关产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相关产业越发达,旅游产业的空间就越大,它对相关产业的乘数效应也越大,旅游收入漏出本地的比率却越小。忽视旅游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的互动关系,把它从整体区域经济结构中割裂出来促增长,是很难准确把握其内在经济规律的。
    而静止地看待旅游资源保护,恶评一切旅游资源的自然演进及其与旅游产业的共进关系,不但不能领会旅游产业在旅游资源的元素整合、特征型塑和政治经济治理中所承担的主要角色,更无法掌控旅游产业中使旅游者想你所想,修正其文化偏好的旅游文化软实力。在全球本地化时代,文化空间和生活空间的旅游产品化是不可逆的趋势,忽视这一趋势,静止地看待旅游资源保护,将很难准确把握旅游产业的内在文化规律。
    当区域经济结构十分稳定时,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干中学”的试错策略或者通过与同质地区的政策竞争,逐步摸索和建构次优的旅游管理策略。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按照生态文明的全新理念,建设一个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其中蕴涵着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环境和文化政策的战略性转变。应对这一转变,江西应当研制基于时间序列的多部门优化模型,得到反映能源强度、环境压力和劳动生产率约束下的最优产业结构,进而通过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旅游产业的生态经济质量与生态经济强度。简而言之,就是以跨部门的低碳竞争对接旅游部门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同时以低碳目标统一旅游部门内部管理。
    打“低碳牌”可以满足旅游管理对产业功能定位、产业绩效分析、治理结构优化、管理责任追究和社会风险防范的要求,同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可以为江西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管理抓手,符合统合江西旅游管理的时代要求。
    现阶段,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尚处于开创阶段,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配合度以及与旅游资源的结合度不高,更需要以发展的眼光,从建设江西旅游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得到特别扶持。
    (文中涉及的“聚湖实心”理念为温锐教授首创,“真山好水,纯境江西”为李瑞峰先生首倡)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