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沉浮
晏阳初:中国乡村教育第一人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2011-02-11  点击:

晏阳初:中国乡村教育第一人

2009-05-08 14:43:19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1 手机看新闻

     当今,很多人并不晓得有一个叫晏阳初的四川人,就连大多数四川人也对他感到陌生。然而,这个人却与爱因斯坦一起被美国一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并且,他是获此殊荣的惟一亚洲人。在他的名字注释里,应该有这样的字样: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使国会通过拨款条款的外籍人士。他至今仍被日本看做是进一步现代化的路标之一。他的一生改变了世界上上亿贫苦民众的命运。他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中国乡村教育运动第一人。

  1893年,晏阳初生于四川巴中。他幼时上私塾读四书五经,接触儒学经典,后又上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皈依基督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正在美国留学的晏阳初应征到法国战场上为华工服务,做些代写家信的工作,继而,他直接教华工们识字,让他们自己动手写信。这次从教经历使他的思想有了转变,他认为,通过教育,“苦力”们可以用自己的“力”来解除自己的“苦”。从此,晏阳初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于是,“三C”贯穿了他的整个思想:“我常说,‘三C’影响了我一生,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比较具体地说,是:来自远古的儒家民本思想,来自近世的传教士的榜样和来自四海的民间疾苦和智能。”他说:“我是中华文化与西方###科学思想相结合的一个产儿。我确实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我是革命者,想以教育革除恶习败俗,去旧创新,却不主张以暴易暴,杀人放火。……我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圣奥古斯丁说,‘在每一个灵魂的深处,都有神圣之物’。人类良知的普遍存在,也是我深信不疑的”。

  1920年晏阳初回国后,即开始试验和推广平民识字教育,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1922年,他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在长沙招聘的一百多位义务教员中,就有后来成为一代开国伟人的毛泽东。晏阳初可以说是毛泽东走向民间、走进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启蒙老师。1926年,晏阳初带着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和农民同吃同住,进行了著名的定县实验,当他发现单纯依靠平民教育不能根本改变农村的时候,他又把平民教育发展为乡村建设。于是从定县发端,他积极进行乡村改造运动,并逐渐推广到华中和华西。抗战爆发后,晏阳初带着他的平教总会回到四川,在成都、南充、泸县等地展开平教运动。1950年以后,晏阳初以定县实验的基本经验与中国平教与乡建的理论为基础,在印度、泰国、菲律宾、加纳、哥伦比亚、古巴、危地马拉等国,继续为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奔走,指导推行田间实验与社区教育,将初期的“除文盲,做新民”的口号扩展为“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

  晏阳初在一战战场为华工服务时就立下不做官、不发财的誓愿。“原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教育了我。”“我立志回国以后,不做官,不发财,将我的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在北京时,少帅张学良拿八百万大洋支持平民教育为条件,请他出任东北行政院院长,并把他的助手关进监狱,他始终不为所动,坚定投身平民教育。抗战胜利后,他可以当面对蒋介石说,“我们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并警告其说,“如果您只看到军队的力量,而看不到人民的力量,那么你会失去中国”。

  究其一生,晏阳初始终在用平民的视角打量这个世界,“一国的程度就看国民的程度”。1987年,里根总统给他颁发“终止饥饿终身成就奖”。荣誉状称,“六十年来为铲除第三世界饥饿和穷困根源,你始终不渝地推广和开拓着一个持续而综合的计划。”1989年布什总统在给晏阳初的生日贺词中说,“通过寻求给予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以帮助,而不是施舍,您重申了人的尊严与价值。”“您使无数的人认识到:任何一个儿童决不只是有一张吃饭的嘴,而是具备无限潜力的有价值的人。”

  在他的传记上,有这样一句话――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他的名字,被称为“人类的良心”。 (本文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