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网易教育频道独家整合,转载请注明出处

耶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佛大学。资料图
背景资料:2010年11月,浙江大学推行的一项名为“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人事改革,终于到了收尾阶段。从暑假以来的几个月,学校里有些人心惶惶。因为按照大学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浙大的教师岗位被分为5大类。改革方案的最初设想是:各学院内大约30%的教师将被“分流”到社会服务类岗位,告别学生和学术,即一部分教授即将“下课”。为了建设一流大学,师资要“换血”,这正是浙江大学为建设一流大学做出的举措。
相关新闻:浙大"教授下课"调查:30%教师转岗社会服务
网易教育讯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近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接受记者采访,首次回应“教授下课”事件。杨卫校长指出,浙江大学实行的以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其目的就是要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他认为,经过近10年的“985工程”建设,中国顶尖大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但在师资的整体水平上,中国大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浙大差距最大的也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杨卫校长分析了国内大学的教师岗位设置和考评体系,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但“与一流大学最大差距在教师”的言论一出,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网友意见
教师有职称没能力
网易广东网友:浙大校长说出了咱广大大学生的心声。中国高学历,高职称的那些所谓的教授,专家太多了,但是真正有能力的有几个?中国从来都不缺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却的是真正能做事的人。
网易广东网友:教师收入高了,特别是大学,授课时间短,业余时间多,很多都是水平不高的关系户进去拿了编制,然后通过外聘找来真材实干的老师。没水平没能力的管理有水平有能力的,而且没水平没能力的收入比有水平有能力的高多了,没能力没水平的并且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并且占用了大量的资源。
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网友VAIO168:目前国内大学的教师考评体系,往往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体现“人尽其才”的理念。甚至出现了擅长做基础研究的,不得不以应用研究来追求所谓的业绩。
网易湖南网友:差距在于管理,中国大学优秀教师多。
网易黑龙江网友:理工科教师是不行,差很多。在这个近100年的科技发展超过之前5000年,而我们多年不变的教学任务书、教材、陈旧死板的教学检查制度和教学方法下你指望教师去做研究?指导那么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师有时间做研究吗?归根到底是评价管理体制不行。
不单单是教师的问题
网易新疆网友:教师队伍这些年来被折腾的已经确实不行了,大学里真正搞学术的被边缘化,没有多少话语权;而越来越多的戴长字帽子的教授,不学无术者处处可见。但是他们有权、有资源、现在查查,学术界造假的大多数是这些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大学制度、用人机制、学术氛围、学术评价等等都有关系。所以教师不行是事实,但是制度造就了教师不行也是事实。
网易四川网友:是体制问题,教育行政化,学校企业化,哪里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科学精神的研究者和老师。
网易江苏网友:真正差的不是教师,而是体制、监管、氛围、环境还有教师资源分配。瞧瞧网上对教师的负面的评论和质疑,究竟有多少教师还在坚守道德底线?
第二页: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我们没有大学精神
相关新闻
哈佛、耶鲁牛在哪 我们为什么没有牛校
浙大校长回应"教授下课":中国大学差距在教师
高校教授热衷科研远离讲台 教学被边缘化

听哈佛大学Niall Ferguson教授演讲。资料图
前段时间,欧美名校的网络公开课风靡,“不用点名,不用占座,没有考试,没有学分,想上就上”的国外名校课程让中国的高校学生、白领阶层趋之若鹜。
今年3月,复旦大学请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教授讲座。前往追星的粉丝无数,提前两个小时到达会场还嫌太迟,才能勉强挣得一个站位。这样的“盛况”引起很多人的感慨。
再看世界大学排行榜,剑桥、哈佛、耶鲁、牛津等名校让无数人“垂涎”……
似乎我们的大学没有如此受欢迎的课程,没有如此受追捧的教授。我们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是在教师吗?
葛剑雄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什么样的社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产生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社会,也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这跟鸡生蛋、蛋生鸡一样,都是循环往复的。
有学生说,欧美的教授能把问题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截面。而我们的不少高校教师要么就是照本宣科,要么就是不着边际。这不能一概而论,中美两国缺乏可比性。据我所知,欧美混日子的老师还是有的,还得放到不同的教育体制下来考察。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我们还在编写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英美有这个吗?
我们没有大学精神
我们从来就没有过完整的大学精神。西南联大那会儿,清华的教授拉帮结派,你轰我,我轰你,也是经常的事,并不像我们今天所想的那么美妙。所以说,即使是教授治校,也要有好的体制保障。我们现在连“教授治校”也不可能达成,最多就“教授治学”吧,各尽本分。
朱清时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我们的大学重研究轻教学
很多教师的心根本就不在教学上,他们还要去竞争项目、竞争经费、提职称。他们要提职称跟竞争项目,首先是SCI论文要发表多少、或者是要多少成果奖,于是他们就要去寻求多发表一些论文、成果奖多一些,为此他们就要去做很多社交工作、做很多研究以外的工作,他们的心思就不在如何把这个课程教好或者把效果教到最好上了。很多老师就已经并不是热衷于教课,而是热衷于搞科研发表文章了,而且搞科研也不是他们自己去搞,他们招了一帮学生来搞,然后去发表文章、申请项目、运作这些成果奖等等。
大学要去官化、去行政化
要让学校恢复到它本来的面目,也就是“教授治校、学术主导”,要用机制去促使老师们去把教学、科研做好,而不是光看老师们发表文章、申请项目这些。而只有有了这个机制,慢慢地,老师们才会去想如何把课教好,在讲好课之后,在某一个高级的层次上,他们才会想教材、课程要不要公开的问题。